一位女性朋友苦惱地跟我說:「上星期我需要做一個小手術,留院幾天。雖然情況不至危殆,但仍是有風險,所以很擔心又緊張。這個時候,當然覺得男朋友會陪伴、關心、著緊自己,會自動自覺來照顧我啦,這很自然吧… …」。朋友帶著很不自然的語氣來表達這個「自然」。究竟這個「自然」是否真的會自然而然發生呢?
現實上,當然這個「自然」沒有自然地出現,所以才有這段對話啦!
「他竟然一日都無探過我,他話因為工作好忙所以趕不及過來。有一晚他應承送飯給我,結果晚上九點仍等不到他出現,最後還是拜託了朋友買飯給我。究竟他愛不愛我? 心裡面有沒有我?」
朋友聲淚俱下,突然吐出一句,「我正考慮跟他分手!」。「一個不關心我的人,真是愛我嗎? 我要跟他分手嗎?」,朋友拋下兩個傷心欲絕的問題。
究竟當中有沒有愛,該如何判辨?
愛,從來都是抽象並難以掌握,所以才令人又嚮往又迷惘。因為如此抽象,行動便成為了具體呈現及衡量愛的方式。大部份人都認為如果愛一個人,「自然」會用不同方法關心對方,例如:慰問、陪伴、照顧等,這都看似是理所當然,毋須質疑的事。不過,沒有這些行為又是否代表真的等於沒有愛?
這個「自然」其實是從何而來? 愛是否必然以這種方式呈現?
在成長過程中,每個人都有意無意間經歷了不少被愛與被拒的經驗,當中塑造了各自獨特的方式去愛及接收愛。愛與被愛都需要學習,並非自然而生,也不只理所當然的以單一方式出現。
對方能否接收自己的愛,而自己又能否感受到被愛,就如同收音機的頻道,需要耐心調較才有機會接通。關係能否維繫,除了當中有愛的連繫,還要連接到彼此愛與被愛的方式。
文:愛莎 明愛賽會馬會婚姻培育計劃親密頻道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#明愛賽會馬會婚姻培育計劃親密頻道 #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#親密對談 #性健康 #網上免費講座 #Intimacychannel #愛與被愛 #愛需要學習 #愛是一種能力
Comments